【付墨凡】
中国古代文化研究者
成语对每个中国人都有很大的影响。懂得成语、爱用成语,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,还
能显著地提升一个人的语文能力。
学习成语太重要了,所以从学龄前到初中,我们都在不停地说要积累成语。但成语究竟该怎么
积累才有效呢?我作为一名多年的高考语文阅卷老师,在这门课里给你提供一个方法,那就是:
通过历史学成语。
传统教育中,成语的教学和历史是完全割裂开的,很多同学学成语,可能都靠死记硬背。但我
认为,通过历史学成语,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。知道了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,这段历史发生
了什么,当时的场景是什么样的,你才能更好地理解成语,用好成语。
事实上,我历来主张这种跨学科、跨领域的教学方式,因为这种方式,往往能让学习产生
“1+1>2”的效果,但这种方式也对知识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所以,我精心研发了这门
《历史故事成语课》,希望能带你一起深入历史,学透成语。
这门《历史故事成语课》,有三个特点:
第一,能让你成语历史同步提高,一举两得。
我从 2000 多个成语里,精心挑选了 180 个为你讲解。挑选的标准有两条:从 2000 多个成语里,精心挑选了 180个为你讲解。挑选的标准有两条:一是根据我多年的高考阅卷经验,选出了课纲中最经典、最常用的成语,也就是说,语文考卷上常考的、同学们容易犯错的成语,我这里基本覆盖到了;二是我选择的这些成语典故,能把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串联起来。学习这门课,能够让你对历史的更替和发展,有一个清晰的认识。所以,这门课既能满足语文考试的要求,又能帮你串起历史的整条发展脉络。边学成语边学历史,一举两得。
第二,典故出自古籍原文,保证真实准确。
听历史故事,最怕的就是这些故事在辗转传抄的过程中,传错了,变味了。跟着这些故事,学到的知识肯定不够准确。
我这门课里提到的历史典故,都是直接从《尚书》《左传》《国语》《史记》这些大名鼎鼎的古籍原文里整理出来的。
我在大学的时候,读的就是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,毕业之后又一直在研究古代文化和古代汉语语言学,几乎每天都在跟这些古书打交道。所以,我完全有能力把这些古书里的内容,准确地传递给你。
另外,我还为 10 多家主流科普媒体写过上百篇文章,我会把有关古代文献、古代文化的知识,用浅白有趣的语言,普及给大家。在这门课里,我仍然会“用好懂的语言,讲经典的古书”保证你能听得明白,听得有趣。
第三,这门课让你汲取中国文化的精华。
成语既有文学价值,也有历史意义,更包含着中国古人的传统智慧和精神气质。这门课的 180个成语,可以说是选取了经典中的经典。比如,“民惟邦本”背后是什么故事?“管鲍之交”是什么样的情意?“不食周粟”又是一种怎样的精神?我将会为你一一解答。学习这些成语,能让你快速汲取中国文化的精华,给你提供充沛的精神养料。在这门课程中,我会把 180个成语,整理成6个部分,每部分30讲,陆续为你放出,让你每天5至10分钟就能学会一个成语,每个月就能熟悉一个历史阶段,连续学6部分,就能对经典成语和中国历史如数家珍。之前的4个部分,咱们从上古讲到春秋战国,讲了西汉,又讲了东汉和三国。这次上新的第5部分,咱们要从两晋南北朝的乱世,一起学到大唐王朝的兴起和衰落。事不宜迟,快开始你的学习吧!
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|
|
|
|